云开体育(中国)集团有限公司
重点报道


彩云深处,电建青年从“舍”到“得”

发布日期:2023-07-13 信息来源:新闻中心、送变电工程公司 作者:林屹、廖一彬、陈美庆 摄影:林屹 字号:[ ] 分享

文山州,又名三七之乡,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。当地风能资源丰富,全国在建规模最大的高原山地风电项目——大唐云南锦屏西风电场正坐落于此。

项目为云南省“十四五”“8+3”新能源项目之一,被列入云南省“重中之重”项目清单,也是大唐集团装机规模最大的山地风电项目。项目全部建成后,将每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66万吨,二氧化硫减排319吨,缓解用电紧张局面。送变电工程公司负责建设项目配套新建舍得、金龙山220千伏升压站2座、改扩建蜜蜂山220千伏升压站1座。

近期伴随气温攀升,项目建设高潮迭起,接连取得实质性进展:6月29日,新建舍得升压站投产送电。6月30日,改扩建蜜蜂山升压站投产送电、首批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……节点攻克势如破竹的背后,凝聚着全体建设者精益求精、勇往直前的精神。但鲜少有人知道,它的开局其实极为艰难:项目地处高原,地势复杂,大风大雾天气多,混凝土养护复杂,施工难度高、安全风险大……其中,新建舍得升压站由于林地手续滞后,更是让原本就紧张的工期直接缩短至四个月!

艰难险阻,横在前方,却偏有人以热血乘风破浪,携梦想坚定前行。送变电工程公司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青年建设者迅速集结,他们高举青年突击队旗帜,奔行千里,自闽入滇,直扑深山,在高原荒地上,与烈日为伍,与风沙抗战,以小我的“舍”,换大家的“得”,汇聚起了加快项目建设的智慧和力量,让青春在彩云深处绽放出独特光彩。

舍功夫,科学组织快推进

项目开工即决战,起步即冲刺,交叉作业频繁!如何从千丝万缕般的施工难题中捋出头绪,怎样布局才能迅速打开局面?成为横在这群青年面上的第一大困难。

“上面千条线,底下一根针。我们首先要夯实管理基础……”青年突击队队长许彤有着近十年的送变电项目管理建设经验,他迅速理清思路,和项目团队制定“线要一根一根捋、饭要一口一口吃”的管理策略,对工程量进行充分考量,将项目进度细化到每一天,将任务计划细化到个人,压实管理职责。通过抢抓有效施工时间,跑步进场;在细致复勘施工现场的基础上,再度细化施工组织设计;同步筹划资金、物料计划力保快速实现项目节点目标。

与此同时,他还巧布“八卦阵”:调配机械设备与准备材料同步,组织人员和物资进场同步,工程建设与环水保及文明施工同步,步步紧逼,环环相扣。最终,在许彤科学组织下,从升压站土建开工到设备安装完成,再到设备调试完成、具备反送条件顺利送电,项目施工进度大幅提升,舍得升压站切实实现了从抢跑到领跑。

舍汗水,火力全开掀热潮

“用四个多月时间建造完成一座220千伏升压站,同步推进一座升压站改建,以前的确没有经历过,对每个人都是考验,但我们有信心。”

项目经理廖一彬,2017年入职公司。别看他年轻,干起事来一点也不含糊。作为现场负责人,他既要参加大大小小的会议,还要统筹各方资源,确保施工顺利。不管是项目前期介入、物资采购,还是设计联络、站内三临建设,廖一彬凡事亲力亲为,做好每一处细节。舍得升压站采用预制舱建站模式,实现一二次设备的即插即用,具有占地面积小、土建施工少、安装工期短、施工安全性高的优势,但也存在设计出图缓慢,设备排产周期长等特点。为了不影响后续设备安装与节点工期,在廖一彬的带领下,项目部技术员带着电脑到设计院与设计人员一同办公,不仅保证了项目部设计图纸的供给,还及时确定设备的参数下单排产,保障设备的及时供货。

今年六月是文山州最热的时段,也是廖一彬头最“热”的日子,舍得和蜜蜂山双线作战高峰,恰逢安全生产月,为了保障工期与各项迎检工作,他日夜奔波,辗转于各家单位协调工作,常常是人在开会路上,一个电话还没挂,另外一个已经打了进来。连续鏖战,廖一彬几乎没有休息,一身工服在烈日下被汗水浸湿,又被大风吹干,斑驳的白色,一圈一圈的痕迹,满满的一后背。“说实话还是挺累的,但是看看身边的人,身上又充满干劲。”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汗水与付出,使得项目建设按照工期计划稳步推进。

舍时间,匠心倾注铸精品

担任项目副经理兼总工的钱云超也是个90后,却有着超出同龄人的稳重与处事风格。工地上既要抓施工生产,又要抓技术管理。无论是工程质量问题,还是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,钱云超都毫不留情地要求施工队限期整改。

“高原施工不同于内陆,设备材料供应困难、特殊工种人员缺乏等棘手难题不断。加上这个项目工期特别紧 ,每天的工作都在那堆着,都在那赶着。一个方案,不加班加点编写出来,就会影响方案评审,工地上相关部位的施工就要停下来,这一耽误,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。”白天,钱云超带领一帮子年轻技术员在两个升压站间穿梭,紧盯现场,昼夜组织协调,竭力疏通各个环节。太阳落山,往往意味着各类方案编制的开始,入睡时经常已经到深夜。第二天七点,又要到现场铺开工作。也正是依托于钱云超对项目质量的严格把控及全体成员分秒必争、缜密铺排的节点把控理念,项目团队完成了一个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施工要求。甲方及第三方多次到项目上视察、调研,均对项目的工程品质给予较高评价。

看着项目一天一天的成长和趋于完美,钱云超心中充溢着成就感和幸福感。“我们就是认认真真的把图纸和规范通过实体工程来落到实处。”

舍安逸,努力拼搏向前冲

和现场负责人交流时,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了项目部的95后技术员,“能吃苦、肯学习、朴实、听从安排……”,这里的年轻人有些不一样。

00后曾博盛是去年刚入职的大学生,一入职就到锦屏西项目实习。“每天天蒙蒙亮,与团队成员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路穿云闯雾,抵达项目,在现场一待就是一天。下班之后还要做资料,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,然后整理需要上交的工作计划,确保各个环节有序推进。”工作生涯的开端远比想象的辛苦,但他依然感谢公司给予的机会,工作中也格外认真,“目前的目标就是不要在工程上出现疏漏”。

连续驻场4个多月的张雄斌,第一次离家如此久,但因为家人的支持,年轻的他愈发独立。 “项目所在地是喀斯特地貌,土壤储水能力差,每天一起风,沙子尘土忽得一下就弄得满身满脸都是,鼻子耳朵嘴里也都是,沙子吹得脸上生疼,让人眼睛都睁不开。初来乍到,我也打过退堂鼓。但看到现场从什么都没有,到陆陆续续进驻这么多机械,变得有规模有高度,每天有条不紊地施工,我心里很有成就感,全身心投入后也不觉得环境那么艰苦了。因为这是自己一起奋斗出来的地方吧!”张雄斌颇有感触。

另一名让现场负责人一致点赞的年轻人是技术员林艺超。2022年2月初到项目,他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,并没有太深的理解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当他看到身边同事不畏风沙侵袭,战严寒斗酷暑,默默无闻为项目建设呕心沥血时,他慢慢意识到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深远意义。于是,他学会了和同事一起天还未亮就赶到施工现场,学会了和现场工人打成一片,学会了从施工质量中“挑毛拣刺”……当学习笔记摞成一座小山,当本就不白皙的皮肤进化为酱油色,当别人对他的称呼由“小林”变成“林工”,虚心好学、敢啃硬骨头的他,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业骨干。问他会不会觉得很苦很累,林艺超摇摇头说:“不要紧,这些对我来说是一个过程和积累,毕竟我是来学习的。只要把这个项目干熟悉了,以后就都不怕了,都是轻松的项目。”简单的话语,朴实又乐观。

盛夏的文山州在绿意的装扮下生机盎然,此起彼伏的山峦中,一排排银色的风机随风转动,为当地可再生能源发展注入澎湃动能。伴随两座升压站先后投运送电,云贵高原上电建青年的“舍、得”故事告一段落,但属于他们的别样青春,仍在神州大地上浓墨重彩地书写……





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浏览次数: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